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纵观全景,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在贵州徐徐展开,天眼新闻、当代先锋网推出《村里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小山村里的大愿景和小变化,感受村里的好奔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这两年来,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花茂现代化建设,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推进等方面打了漂亮仗,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已过八旬的老人谭正碧短短数语,把花茂村拉回到20世纪5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前,花茂村不叫“花茂”,但因其荒田遍地、茅草丛生和处处是土墙茅草房,加之“出行难、饮水难、增收难”等不好条件,就被十里八乡的村民贬义地叫做“荒茅田”。
在1955年,花茂村人决定将“荒茅田”改名为“花茂”,旨在给全村树立一个“花繁叶茂、繁荣兴旺”的美好愿景。
从此,“花繁叶茂、繁荣兴旺”成为花茂村人奋斗的目标,成为他们心中的“梦想家园”。
“虽然我们一直渴望花茂能发展成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大家为此在不断努力奋进,花茂也在向前发展,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谈及花茂村的发展历程和花茂人祖祖辈辈的期望,63岁的村民侯光富既感慨现在发展起来的不易,又十分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
“我读书的时候,其他村的同学时常嘲笑我们,不要以为改了个名,就不知道‘荒茅田’了。”侯光富谈及这段历程,至今历历在目,“还好,我们发展起来了,尤其是这几年,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1991年嫁到花茂的,那时候是真苦啊,一年做不够半年吃,我结婚是婆婆找亲戚借来两三百斤谷子,才把酒席办下来。”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谈到她嫁到花茂村的时情形,现在印象仍然深刻,“现在一切都变好了,不仅实现了几代花茂人心中梦想家园的愿景,还成为我们遵义人周末游的‘后花园’,同时也成为全国游客的‘美丽乡愁’。”
现在的花茂,村容村貌变整洁了、变美了,小青瓦、白粉墙、石板路、柏油路……传统的黔北村庄风貌同现代民居元素相融合,人文风光与生态自然风景相结合,新时代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令人向往。
广场舞、篝火晚会、油菜花节等文化活动多了,现在的花茂正在云贵高原的黔贵山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花茂精彩篇章。近几年来,花茂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例”等18项中央和省级称号和荣誉。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在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花茂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便民、助民、安民、利民、乐民“五为民”工作法,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将村民愿望、村庄愿景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将红色、乡愁、农耕、土陶、古法造纸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富民产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是人思维思想的现代化,然后是人的知识化和技能化。”彭龙芬告诉记者,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中,花茂村村干部大学专科以上有8位,他们思维超前、学习能力强、为村民办事效率高。同时,花茂村在提升村民的职业技能方面下功夫,为村民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让村民手上有技能、思想在转变。
“不管是村里的干部,还是村民,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在转变,现在我们把花茂村的村庄当作景区来打造,把乡愁当作文化来传承,把文化传承通过文创产品来展现。”彭龙芬说,村民也从以前的传统农耕和外出务工思想转变为返乡创业、做小生意的思维,仅村民开的乡村旅馆及农家乐就有19家。
花茂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王伟强说,花茂村既有上规模的九丰现代高效农业园、500亩坝区“大”产业,又有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的家庭农场“小”经济。
“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整合治理必不可少。”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万明告诉记者,花茂村针对“巴掌田、鸡窝地”等不规则碎地,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的方式,把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进行整治,形成“小块改大块、碎片改连片、低产地改高产田”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地,推行“宜机化”生产方式,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土地治理“三改”模式让“大”产业发展有空间,家庭农场“小”经济理念让“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种植有活力。
目前,花茂村培育创建了绿动九丰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养大户22家,发展“稻+鸭”立体生态循环种养1214亩和1400亩蔬菜及食用菌,实现每亩土地年均产值达1.7万元以上,带动周边866户建档立卡脱贫户持续增收,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大、小”产业相结合,“农、文、旅”相融合,让花茂村的“美丽乡愁”上升为“美好经济”、转化为村民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花茂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了,他们从外出务工到幸福归巢,外出务工的人从2014年1235人下降到2022年158人,农家乐、民宿、文创、各种小生意等成为他们的主业,红色之家、花茂人家、花茂驿站、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等富有品牌属性和文化标识的美好风景,“有文化、有底蕴、有情怀、有产业前景”的生活生产场景,成为展现宜居宜业现代化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
如今的花茂村,村民腰包鼓了,村子富起来了,生活越来越美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84元增长至2023年的25479.3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14年16万元增加到2023年1292.5万元。2023年,花茂村共接待70.5万人,收入2860万元。
2024年的暑假,14个来自北京、上海的孩子在贵阳进行了一场拥抱清凉夏日的深度体验。
水车不断转动,蝉鸣伴随着浓郁的稻香宣告着秋天谷物的丰收。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因紧邻“村BA”发源地台盘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环境特点,被誉为“村BA”的后花园。
今年以来,贵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强化省外省内就业服务“一张网”建设。
开阳热电联产及配套项目是贵州省兴建的第一个集中供热项目,是为开阳工业园配套建设的省重点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