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泛娱乐营销”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无论是找明星代言人,还是和某个IP合作(比如:植入电影/网剧等;冠名、赞助明星演唱会、网综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从这个明星或IP的粉丝经济里分得可观的红利。可以说,实现粉丝经济是各种形态“泛娱乐营销”的最终归宿
“泛娱乐营销”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下游是明星、IP或内容产品(不是任何“内容产品”都有资格称为IP)。具象地说就是:怎么造星?或打造一部优质的电影、动漫、网剧、网综等。
产业链的中游是这个领域的“内容营销”,即:企业和明星的各种合作,或对内容量身定做式的植入、冠名、赞助等等。近年来,“中游”的“内容营销”也产生了一些新玩法。比如:明星代言人被冠以各种“CXO”;“老九门”的原创帖广告;还有各种网综会为冠名/赞助的企业量身定做“品牌内容专场”。总之,在这个环节上,企业希望“无痕”地和明星、IP、内容产品产生化学反应。而明星、IP方则希望企业的合作,不要影响他们的“底层建设”,比如:价值观等。
产业链的下游就是对明星/IP的粉丝营销了。这也是“明星/IP粉丝营销3C方法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当企业请了明星做代言人,或者植入/冠名/赞助了某个IP后,怎么挖掘粉丝的情绪资本,从而最大化地实现粉丝经济?我们把“下游环节”称为“泛娱乐生态营销”的最后一公里。
但是,遗憾的是,不少企业没有“最后一公里”的意识,及“粉丝营销”的概念。他们的做法往往是:寻找明星/网剧、网综等合作,然后就只是进行“PR”层面的传播。比如:把合作之事写成文章必一运动B体育,投到阅读量在“10万+”的微信公众号上,然后就戛然而止,没有下文了。然而,对于合作的明星/IP/内容,他们的粉丝在哪里?怎么激发粉丝的情绪资本?怎么走完这“最后一公里”呢?
“粉丝经济”是通过对粉丝“情绪资本”的投资与开发,将粉丝的理性消费转为感性消费,化心动为行动,从而支持品牌,产生品牌归属感和重复购买行为。“明星/IP的粉丝营销”看上去容易,实际做起来却是一件非常用心、费心的事。
归根结底,粉丝营销是在运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企业在进行“粉丝营销”时,它已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或品牌,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情绪的“人”。
首先提出“情绪资本”概念的是英国营销专家Kevin Tomson。情绪资本是消费者对品牌与偶像的感知程度、熟悉程度、忠诚程度、喜爱程度,以及消费者对品牌与偶像的联想等无形资本。
“粉丝营销3C方法论”的逻辑体系类似于经典的4P营销理论。也就是说:只要是做“粉丝营销”,就逃不过这三个“C”,即:Characteristic\Community\Content。这三个“C”是我们在进行了各种类型的粉丝营销后,提炼总结而来的。
Characteristic指:粉丝特性。这里通常以“粉丝用户画像调研报告”的形式展现。理想的方式是:定量+定性的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主要得出三个层面的信息:粉丝的人口学基本特征;粉丝对明星的偏好/情感/购买力等;粉丝社群的组织架构、族群语言等。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该报告是今后粉丝营销策略、创意的洞察基础。不少企业在和明星/IP/内容产品合作后,想发起粉丝侧的Campaign,却陷入“找不着北”的窘境,不知道对方的粉丝到底是谁?
Community指:粉丝社群。不同明星/IP的粉丝,其(线上)社群分布是不同的。通常而言,会聚集在贴吧、微博、兴趣部落、粉丝网站等几个主要的社交媒体渠道。但是,表现形态不一。比如:明星的粉丝社群里,以微博为主阵地的“后援会”很重要;而“动漫”等二次元粉丝社群里,在微博上则是“同好团”、“角色唯爱团”等形态。
那么,问题来了,当面对不同的明星/IP,不同的传播任务时(每种传播任务的预算不同),要怎么选择和这个传播任务相契合的粉丝社群?并且渗入到这个粉丝社群里,和粉丝们同喜、同乐、同好?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通常会用传统的“媒介投放策略”来类比。即:对媒介如何“排兵布阵”能引发最大化的传播广度与精准度?对于第二个问题,这确是考验“粉丝营销人”的功力。这也是为什么做粉丝营销的职业人和做EPR、文案的会有不同点,他一定要热爱娱乐。
Content指:粉丝内容。粉丝营销仍无法离开“内容”。我们在做粉丝营销时,也会看到一些企业把“内容营销”和“粉丝营销”二元孤立,这是不现实的。但是,粉丝营销的“内容”有其独特性。首先,它的创意是来源于第一个“C”:Characteristic的。根据对粉丝充分、到位的洞察,创作“爆款内容”。其次,粉丝营销的“内容”注重参与性。换个角度阐释,也就是说,它不同于拍一只很走心的TVC,它一定要留有足够的参与空间。
再次强调的是:只要做粉丝营销,就逃不掉这3个C。这3个C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我们做粉丝营销,不可能仅仅只注重其中某一个“C”。
企业在做粉丝营销时,要有两个好心态:第一是“wuli心”,第二是“放权心”。
“wuli”这个词来自于“韩语”,意为“我们的”。它彰显了韩国强大的“抱团文化”和“自己人”的感彩。在做粉丝营销时,企业就是要和粉丝同喜、同好、同乐,真正把粉丝当成“wuli**”。但是,不少企业首先想到的却是:怎么从粉丝身上获利?
这里举一个例子。新兴钻石品牌、来自比利时的ALLOVE。产品最大的卖点是:81个切面打造的十心十箭,让它的钻石比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钻石都“闪”)。ALLOVE的品牌代言人是黄致烈。10月15日,“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开播,黄致烈作为“实习老爸”参与其中。围绕黄致烈,ALLOVE策划了贯穿“爸爸去哪儿”播出期间(2个多月)的日常主题创意:“偶爸最闪”。
节目第一期播出后,ALLOVE立即在其微博上做了“偶爸最闪”的内容,引发了400多网友的真诚评论(这对于一个新兴的钻石品牌来说,是不易的)。看着这些网友的留言,刹那间,你就能感受到:企业做粉丝营销的价值在哪里?
今年,唯品会做的“有一种惊喜叫周杰伦”Campaign,就是对“3C方法论”的融会贯通。
这个案例的背景是:今年,周杰伦成为唯品会的首席惊喜官(CJO)。周董上任后,接连为粉丝带来了各种惊喜。唯品会希望通过结缘好玩、爱玩、会玩的周董,开启电商企业精准跨界营销、玩转明星经济的新范例。6月24日,周杰伦发布了出道16年以来的第13张新专辑:《我的床边故事》。作为电商平台,唯品会不仅首发周董新专辑的精装版(内地版)和数字专辑,还发起了#有一种惊喜叫周杰伦#的粉丝Campaign。
这个Campaign的核心是:在周杰伦的各粉丝社群,发起话题“有一种惊喜叫周杰伦”,请网友畅言:周杰伦带给你哪些惊喜的青春记忆?从而:打造粉丝众创珍藏版同名画册,并以此作为福利,反哺粉丝。
Campaign发起后,唯品会收到了4万多条优质UGC。这个数量确是可观。其实,唯品会对粉丝UGC的爆发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在Campaign方案出来之前,唯品会在贴吧、兴趣部落等粉丝社群里,对6300多名粉丝进行了问卷调研及访谈, 50%以上的粉丝喜欢、支持周杰伦已超过5年,这些粉丝对周杰伦的感觉有2个核心关键词:青春、激励。所以,这样的话题和形式,切中了粉丝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面。
其次,唯品会用海量的UGC进行了二次创作:录制了“致杰伦——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特别节目,在荔枝电台上播放;还制作了“有一种惊喜叫周杰伦”的同名画册,在唯品会App上作为福利送给会员。无论是电台节目,还是画册必一运动B体育,都是企业引导,粉丝主导,共同完成的内容。
粉丝在社交网络上的社群组织,会以微博、贴吧、站子、兴趣部落等为阵地。每个平台又有各自不同的粉丝营销玩法。
比如:微博的角色通常是“活动的脉冲式宣传者”。在活动的传播过程中,通过微博发出的信息,扩散得最快、也是粉丝较为活跃的渠道,通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最多的粉丝。贴吧的角色是:让活动持续升温。因为贴吧的特有机制,它能持续保持该活动较高的热度。
但是,无论什么社群,粉头最重要。一方面,明星/IP粉丝社区的形成首先由较权威的、追星时间较长的铁杆粉丝主导,他们是意见领袖,对偶像了如指掌,借由这些核心粉丝对偶像内容的解释,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偶像指南,在这个粉丝社群中形成一种经典与规范,这个粉丝社群就成立了。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感受企业对明星粉丝社群的沟通策略:平安财富宝×胡歌小本本。今年,平安集团28岁生日前夕,平安财富宝特地推出了“平安有歌纪念册”,这个小本本对粉丝来说可不普通,内有平安独家拍摄的胡歌照片,可珍藏、可随身携带。
胡歌的线上粉丝社群有上百个,以“品牌知名度+精准转化”的标准来选择合适的粉丝群,财富宝选择了有利于扩散品牌知名度的粉丝社群(微博、贴吧),以及相对闭合的、人数小而美的微博群、QQ群,实现了粉丝社群的精准整合传播。这样,既保证了“平安财富宝”一定的曝光量,又能直达目标用户,实现购买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财富宝的用户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所以,财富宝特地选择了几个窄众的、精准的胡歌粉丝QQ群。在这些群里,以这个群体易于接受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该群粉丝反应踊跃,不少人立即表示认可财富宝的产品,并愿意购买。
对于IP/明星的粉丝营销,你有什么想法或实践?请在后台尽情留言。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