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的创新如何形塑未来城市?如何在深厚历史底蕴上建立面向未来的城市?在苏州工业园区30周年之际,10月11日,新中论坛举行,新加坡和中国的与会者回顾了三十年来的历史和经验,也对一些与城市建设休戚相关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是新加坡和中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新报业媒体总裁陈英杰曾在苏州工作,1993年,他从新加坡公务员体系借调到吉宝集团,曾任开发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财团的执行委员会秘书。
陈英杰称赞苏州工业园区是“新中合作的典范与样板”,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不仅带动新中很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带来新的启示,还将园区开发的成功经验辐射到更多地方。
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也曾是首批派驻苏州、参与园区开发的新加坡政府官员。杨莉明提到,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发展为中国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园区之一。当年新中两国领导人构想出这个富有远见的合作项目,通过 “软件转移” 这种新颖的形式,把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与苏州分享。
“这个项目也是在新中两国正式建交不久后启动的,代表了新加坡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杨莉明说。
杨莉明提到,在工业时代,新加坡和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和政策,彼此获益良多;在数码时代,两国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彼此发展及治理国家的经验。作为新加坡主管智慧国计划及网络安全事务的官员,杨莉明分享了新加坡数码治理的五个思路,包括基础建设的投资、技术能力的发展、法律和法规的更新、全民动员,以及跨境合作。
与会学者和业界嘉宾分享了一些当今城市场景应用数码技术的经验。新加坡数字绿色交易所集团和绿动资本董事长白波在“未来城市中的AI应用”主题讨论中分享案例称,设在高层建筑中的酒店应用技术支持的物联网系统,能为酒店提供能效监测分析、建筑安全诊断等服务,在能效方面为酒店管理带来5%~15%的提升,降低40%的运营成本。在北京等大城市,面对停车位紧张的问题,智能交互系统可以对路边停车环境进行智能化分析,以此指导停车设施改造,能够显著改善停车难。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局长、前总规划师黄攸宁在大会上介绍了近年新加坡城市更新的若干实践,对传统文化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城市进行分析。她提到,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历史不像苏州这么长,人们也常认为新加坡城市空间中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不那么突出。在分享一系列近年改造案例后,她补充强调,当前人们需要意识到,那些建造时间只有几十年的建筑物也承载了相应的历史,也是传统的一部分。
黄攸宁回顾称,从“花园城市”“花园中的城市”到“大自然中的城市”,绿色一直是新加坡城市发展的标识。它意味着通过公园、花园、道路景观和空中绿化,把我们的社区和其他地方与空间连接起来。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在滨海黄金地段建设的大型公园,面积达100公顷。新加坡植物园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纳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植物园之一,也是首个获此殊荣的热带园林。
“保留各个年代的建筑,可以保留不同时代的特征,作为每段历史的见证。”黄攸宁提到,她亲自见证了新加坡建国前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黄金坊被确定为保护建筑。资料显示,黄金坊建于1973年,曾因聚集很多泰国餐馆而被人们称为“小泰国”。2023年5月关闭改造后,经研究,黄金坊成为新加坡第一座被列入保留行列的大型高层建筑。
最近,裕廊湖裕华园也经过修缮重新开放,受到新加坡人的热烈欢迎,这里曾是很多家庭有过美好记忆的地方。在改造过程中,这里还增建了美食园、展览厅等场所,用于提供消费和文化交流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