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轨9月2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9月24日接受5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答:九州一轨成立于2010年7月23日,由北科院统筹建设;2012年,公司“轨道交通阻尼钢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成套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司完成了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国产化科研技术成果向系列化产品和产业化服务的转化;2017年,公司“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振动控制成套技术及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开展车辆段上盖(TOD)振动噪声预测技术研究,用于TOD上盖噪声与振动专项精准防治;2023年1月18日公司登录上交所科创板,成为新噪声法时代下科创板首只轨道交通声学环保新股。
答:公司拥有多元化的股东结构。公司自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孵化而来,现阶段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此外,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广州越秀智创升级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庆君岳共享高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创投基金,多元化的股东结构有助于增强公司活力和影响力。
答: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59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条,公司的主要产品已经应用于北京、天津、南昌、合肥、深圳、济南等33个城市的140余条线路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市场覆盖率超过40%,稳居行业前列。 2023年公司核心产品钢弹簧浮置道床减振系统实现了北京、南昌100%市场中标率,多个城市市场中标率超过50%,如天津市场90.55%、广州市场90.91%、合肥市场67.46%、郑州市场51.34%。
答:公司目前采取了北京和广州“双中心”发展战略,并在“北京-广州-霸州”建立了三个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京津冀”和“珠三角”为核心的南北双向发展模式。 2024年上半年,北京房山的生产基地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升级,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生产流程也更加顺畅。9月14日,房山基地的噪声与振动控制研发基地的二期工程正式启动,这将有助于加快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优化成本控制,并推动公司在销售和生产方面的深入改革,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同时,九州一轨在广州白云区的聚氨酯新材料智能生产研发基地在上半年完成了内部装修,所有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并调试完成,目前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河北霸州的生产基地也在同一时期开始了试生产,该基地将配合北京房山基地完成钢弹簧浮置板项目相关产品的委外加工任务收回工作,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并满足全年钢结构类产品的市场需求。
答: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和股东回报,根据公司实际经营业绩及未来发展规划,结合相关利润分配政策,积极进行现金分红,切实让投资者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公司自2023年上市以来每年度均实施了现金分红,2023年-2024年2年累计现金分红约26,617,122.02万元(含税)。 公司于2023年4月13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278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9,207,325.52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比例为30.02%。 公司于2024年4月28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7,409,796.5元(含税),为当年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80.16%,占公司母公司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5.02%。
答:提升线路本质安全。公司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可以实现全面线路运行信息化实时监控、实现轨道结构深层病害的精准把控、实现线路保护区施工作业的实时盯控、提高轨道运营和维修质量、同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能力。 解决振动噪声投诉问题。公司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满足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要求,协助业务理清责任,真实把控减振产品服役性能。 降低轨道运维合成本。通过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可实现外部入侵实时监测,大幅度降低地铁保护区巡查强度,合理优化保护区人员的配置,提高设备状态精准把握能力,提升原有轨道运维生产能力。 增强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通过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显著提升维保工程师的管理效率。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城市轨道设备信息进行获取,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对城市轨道设备健康状态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完善城市轨道设备维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