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热线电话
您现在的位置: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系统体系以系统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以系统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6-10    阅读( )

  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集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于一体,贯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始终。习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理论和实践双轨并行的整体结构,又是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教育教学互构共变的动态过程。因而,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探讨,不能局限于抽象的逻辑推演或单向的制度建构,需要以系统观念进行整全刻画和多维阐释。

  习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极具穿透力和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以系统观念探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遵循、内在关联与实践路径,必须坚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从演化规律、要素结构、实践功能的角度整体勾勒全局和细化分解行动,从而更好发挥思政育人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前瞻性思考是基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对其未来进行预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解释范式,体现了我们党对系统观念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是孤立、静止的存在,而是符合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集合体”。因此,教育规律是一切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根本遵循,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强化前瞻性思考要求我们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研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依据、育人旨归、行动之要,推进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依据。中国在百余年来的思政教育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依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思政工作双向互适规律,使思政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接受能力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和动态平衡;必须遵循思政工作内化外化规律,通过各类思政教育方必一sport式方法,推动教育成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恪守思政工作协调控制规律,通盘考虑,兼顾横纵,推进不同教育主体之间互动协调,避免不同教育学段之间的生硬对接,提升教育影响的同向性与有效性。

  教书育人规律决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旨归。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工作,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培养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必须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思想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社会实践中,更好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倡导研究未知、探索新知的治学精神,营造严肃活泼、创新争先的校园氛围;必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引导学生胸怀天下,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学生成长规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行动之要。习指出,“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学校思政课的授课对象是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成长性特点,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等特征,逐步提高、渐次丰富地进行内容供给,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需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正是从大中小学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成长和社会化程度的基础上,遵循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的生动实践。

  全局性谋划是从全局考虑问题、谋划思路的思维方式,是在把握事物整体性、结构性的基础上,既充分发挥各部分功能,又力争达到整体功能最优的行动策略。习强调:“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在全局性谋划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制度的规范性、指导性、激励性等作用,能够使系统在“制度”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迭代循环,实现正向反馈,进而产生“增值效应”。因此,要通过全局性谋划,完善制度设计,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加强顶层设计,形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性。习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要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融入学校发展战略、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大局乃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建引领,突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聚焦一体化要求精准发力。加强宏观指导,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确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目标与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力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地方与学校实际,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人格培养目标,并保持有序衔接。

  建立协同制度,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一方面,构建大主体协同制度,实现纵向贯通。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指导大中小学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做到理念互补、内容互鉴、过程同步、资源共享;通过形成制度合力,积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学校主导、家校互动、社会合作”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另一方面,构建大课程协同制度,做到横向互补。不同学段学校在教材体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形成一体化的思政培育体系。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要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共建,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校内与校外课程之中,贯穿理论与实践各个环节。

  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加强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归属。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压实各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责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考核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进行资源整合,保障资源供给。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发布以来,不少教育发达地区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但是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类资源相对薄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仍存在较大难度。教学资源、人才资源、人文资源等各类资源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础性支撑,不同地域具有独特的思政资源和育人优势,合理统摄各地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并实现其优化配置,是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加强整体性推进,必须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联系、制度与实际相契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而言,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所有要素的功能效果,坚持循序渐进、有效衔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序落实。整体性推进建设一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课程与教材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从教材内容供给的角度而言,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自成体系,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教材简单交叉重复的问题,思政课教育教学“螺旋式上升”的目标未能有效实现。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整体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教材建设。横向层面,处理好“学科融合”。要综合分析、合并同类项,按照由道德品质养成到政治素养培育的逻辑过程,形成完整的教育内容逻辑,避免思政教育碎片化,全面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纵向层面,处理好“同题异构”,即在不同学段对同一主题的课程设计上,教材内容、育人目标各有侧重,教材话语体系有所区别,课堂与实践活动设计难度梯度合适。整体性推进建设一体化的师资共享体系。一方面,推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师资共享平台,为邻学段、同学段、跨学段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提供契机,为思政课“堵点”集体攻关及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打通学段界限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师资共享机制,设置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学术沟通机制,引导和鼓励组建一体化教研团队、一体化网络课堂和教学基地,实现资源交流常态化和制度化协作,共同实施保障有力、衔接有效的教学环节。

  整体性推进建设一体化的教学创新体系。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过程相对封闭,教学形式多样,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实效性不足,未能入脑、入心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整体性推进教学话语创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理解能力和需求,设置话语难度层级和语言转化方式,实现学理性、规范性和趣味性兼顾,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话语体系。注重不同学习阶段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层次设置,避免同一概念、同一问题的解释出现较大差异。整体性推进数字化创新。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构核心需求出发,运用新媒体、新媒介、新技术以及鲜活网络素材,拓展更多的育人渠道和育人形式,探索移动思政课堂,推动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共建共享。

上一篇:复旦“AI大课”:打造有组织育人发动机 下一篇:【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坚持系统观念